海德格尔著作(73句精选句子)
海德格尔著作
1、42 Schelling:VomWesendermenschlichenFreiheit
2、人们对哲学表现出某种兴趣,这决没有证明人们已准备思想。我们经年累月地钻研伟大思想家们的论文和著作,这一事实仍不能担保我们自身正在思想,或者哪怕只是准备去学习思想。
3、(6)参看孙周兴:《我们如何敲打词语?》,载拙著《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20页以下。
4、 《林中路》是20世纪德国伟大的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的后期代表作品之一。它在当代学术界享誉甚高,业已被视为本世纪西方思想的一部经典著作。如其中的第一篇《艺术作品的本源》,原为海德格尔在1935年至1936年间所做的几次演讲,当时即激起了听众的狂热的兴趣——此事后被德国当代解释学哲学大师伽达默尔描写为“轰动一时的哲学事件”。书中斯诸篇也各有特色,均为厚重之作。若要了解后期海德格尔的思想,这本《林中路》是不可不读的。
5、发问达到了极致,也不是怀疑主义,反倒恰恰因为它达到了“最能发问的状态”,而又能在其中跳变出、实现出或创立起真理和原存在,这发问的追求才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克星。海德格尔用“Seyn”(原存在)来表示的,正是处于最能发问状态中的“Sein”(存在),是总在呼应谜面的谜底。传统形而上学靠实体化的、“去谜化”的自身来抵御虚无与怀疑却无真实效果,只是一种没有达到这“事情自身”的逻辑坚守而已,禁不住尼采式的断喝。请注意,这讨论“发问”的部分(第一部分第4节)正被冠以“从Ereignis起头”的标题。
6、Die Frage nach der Technik 《技术的追问》
7、12 UnterwegszurSprache (1950–1959)
8、(学术资讯)汇集学术会议资讯、刊物讯息、书讯等
9、7 VorträgeundAufsätze (1936–1953)
10、35 DerAnfangderabendländischenPhilosophie
11、(1)1960年雷克拉姆版:此项尝试(1935/1937年)依照对“真理”这个名称的不当使用(表示被克制的澄明与被照亮者)来说是不充分的。参看《路标》第268页以下,“黑格尔与希腊人”一文;《面向思想的事情》,第77页注,“哲学的终结与思想的任务”。——艺术:在本有(Ereignis)中被使用的自行遮蔽之澄明的产生(Her-vor-bringen)——进入构形(Ge-bild)之庇护。——作者边注
12、链接:https://pan.baidu.com/s/19dzP-r7GSAkTucUeFjuMLQ密码:4hjb书名:海德格尔传
13、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66号光大会展中心A座巽汇XUNWAY
14、第一件艺术作品向我们展示了解蔽本身。开启一个特定的世界的活动仅是aletheia的普遍活动的一个实例,aletheia:从此在被置入其中的绝对的不在场那里“攫取”意义本身。如此,一件艺术作品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特定的揭示世界的争执,而且使我们看到了解蔽本身的“源始争执”(Urstreit),凭借这种争执,从由(alethiea的,译者添加)内在隐蔽和(此在的,译者添加)沉沦而造成的双重遮蔽那里,意义被攫取出来。
15、在1941年重印时候,海德格尔删除了在《存在与时间》上给胡塞尔的献词,并声称他这样做是受到出版商马斯·尼米尔(MaxNiemeyer)的压力。
16、因此之故,从现在开始,在下面讨论中,我们把自古以来、因而总是不断给予思想,并且先于一切地、因而永远给予思想的东西称为最可思虑的东西。
17、本书以现象学的方法、从存在论(本体论)的角度诠释了“人生在世”的现象。这一有别于科学方法的对人生问题的处理方式,将人设置为存在论这种第一哲学的主题。
18、(5)现在可参看海德格尔:《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
19、②MartinHeidegger:UnterwegszurSprache,Pfullinger:G.Neske,1959,S.260(Fussnote).
20、我们举Dasein和Existenz两个概念为例。海德格尔的Dasein,现有的比较为学界所同意的译名是陈嘉映、王庆节做的“此在”。我认为这个译名是好的,恰当的。有挑剔者说:Dasein之Da也有“彼”的意思嘛,为何非要译成“此”?我以为这个责难不能成立。中文的“此”弹性较大,且比“彼”要宽大,我们总说“如此”而不说或少说“如彼”。
21、(4)我曾经以“上行”与“下行”来表达这里的意思,主张学术(思想)文本和诗性文本的翻译以“上行”为要求。参看孙周兴:《我们如何敲打词语?》,载拙著《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20页以下。
22、在我们这个“普遍交往”的时代里,翻译早就是一种普遍化的活动了。我们一般的西方哲学和文化研究,实际上都可以理解为一种“翻译”,一种广义的“翻译”。海德格尔曾把“翻译”解为思想之“转渡”(Übersetzen)。如此解来,则我们对于“翻译”和“研究”都应该有新的了解;而对于狭义的“翻译”事业,就会多一些同情的理解,而不至于重现鲁迅先生当年所讲的把译者称为“阿狗阿猫”、甚至“围剿翻译”的情形了。
23、46 ZurAuslegungvonNietzschesII.UnzeitgemäßerBetrachtung
24、56/57 ZurBestimmungderPhilosophie
25、(18)同上书,第261页。此段话中的“Brauch”(习用,周兴兄译为“用”),是一个有深意的词。海德格尔用它译解“阿那克西曼德之箴言”中的“”(一般译作“必然性”),并给予它非常接近“自身的缘发生”的含义:“‘用’把在场者交到它的在场中,也即交到它的逗留中去。‘用’给予在场者以其逗留的份额。逗留者的每每被给予的逗留基于裂隙中,此裂隙把在双重的不在场(到达和离开)之间的在场者在过渡中接合起来。”(《海德格尔选集》,孙周兴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第581页)相反,海德格尔在引用《老子》11章时,却把其中四个“用”字(斯特劳斯德文《老子》译本译作“Gebrauch”)统统译为“存在”(Sein),不知其中是否有“反转”的考虑?(参见拙著《海德格尔传》第二版第十七章。)
26、73 ZumEreignis-Denken
27、94 ÜberlegungenII–VI
28、解蔽是海德格尔哲学的核心话题,在他对艺术作品的起源的反思中,这一点尤为突出。作为创造与保存,艺术乃是一种特殊与不寻常的此在活动:在揭示性的媒介当中对解蔽的解蔽。在艺术作品当中,就如在海德格尔本人的作品当中,一以贯之者乃是aletheia.
29、海德格尔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对哲学有浓厚的兴趣,而且表现出了在哲学上的早熟和天赋。在18岁的一天,海德格尔从一个乡村牧师手中借到了一本题为《论存在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的多重含义》的书,立刻迷上了它。由此,便产生了20世纪以来最激动人心的思想。这个让年轻的海德格尔如此着迷的问题,就是“存在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困扰了不知多少位哲学家,但海德格尔希望自己能给它一个解答。
30、 本源(2)一词在此指的是,一个事物从何而来,通过什么它是其所是并且如其所是。某个东西如其所是地是什么,我们称之为它的本质。某个东西的本源就是它的本质之源。对艺术作品之本源的追问就是追问艺术作品的本质之源。按照通常的想法,作品来自艺术家的活动,是通过艺术家的活动而产生的。但艺术家又是通过什么、从何而来成其为艺术家的呢?(3)通过作品;因为一件作品给作者带来了声誉,这就是说:惟有作品才使艺术家以一位艺术大师的身份出现。艺术家是作品的本源。作品是艺术家的本源。彼此不可或缺。但任何一方都不能全部包含了另一方。无论就它们本身还是就两者的关系来说,艺术家与作品向来都是通过一个第三者而存在的;这个第三者乃是第一位的,它使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获得各自的名称。这个第三者就是艺术。
31、I.Abteilung:VeröffentlichteSchriften1910–1976
32、《理解海德格尔》是对海德格尔复杂艰涩的全集作品的全新解读。本书论述清晰,严谨地植根于海德格尔的全部著作,论证了其思想的严格统提出了三个主要论点:海德格尔的工作从始至终都是现象学的;“存在”意指事物在人类关切的世界中的意义显现;使这种可理知性得以可能的是人的实存论结构,即“开抛”或本有的“澄明之境”。
33、82 ZueigenenVeröffentlichungen
34、40 EinführungindieMetaphysik
35、(9)作为海德格尔著作的中文译者之我当然时常感觉到译事的难度和限度,“不可译”的感慨也是常有的事。但我以为,“不可译”是在译了之后才说的。若根本还没有译,如何知道可与不可?所以,首先是大胆地译,译了之后感觉有些累,或者感觉有些言不尽意,辞不达意,甚至竟有些偏失,再来感叹“不可译”。
36、31 VomWesendermenschlichenFreiheit. EinleitungindiePhilosophie
37、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twZXkbqnPVAEeLWUKrgYA提取码:3tz5 书名:林中路
38、Der Satz vom Grund (1955-56) 《根据律》
39、然而——多少世纪以来直至现在,也许人们早已是行动过多而思想过少。
40、Was heißt Denken? (1951-52) 《什么叫思想?》
41、65BeiträgezurPhilosophie(VomEreignis) (1936–1938)
42、72 DieStegedesAnfangs(1944)
43、20 ProlegomenazurGeschichtedesZeitbegriffs
44、海德格尔对诗人荷尔德林诗歌的阐释,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二十世纪的“荷尔德林热”,也使得“海德格尔与荷尔德林”成为当代哲学和诗学的一个重要论题。海德格尔认为自己的思想与荷尔德林的诗歌处于一种“非此不可的关系”中,并且说荷尔德林是一位“指向未来、期待上帝”的诗人,因而不能仅仅被处理为文学史研究的一个对象。海德格尔明言,他对荷尔德林诗的探讨,并不是做文学史的考证工作,也不是做荷氏诗歌的“入门”或“导读”之类,而是出于“思想的必然性”。
45、27 EinleitungindiePhilosophie
46、可译与不可译之间,可读与不可读之间,这个“之间”,原是译事最艰难处,也是译者最纠结的地方。
47、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以海德格尔著作的汉语翻译为例证,提出学术翻译的四个原则,即“语境原则”、“硬译原则”、“统一原则”和“可读原则”,并且依次做了解说和论证。文中传达出作者所主张的尊重母语语境、字面意义优先、软硬相济相宜的学术翻译理想。
48、这种哲学研究活动甚至可能最顽固地给我们造成一种假象:我们在思想,因为我们确实在“做哲学”嘛。
49、人与存在以相互挑起的方式而相互归属。这种相互归属令人震惊地向我们表明这样一个人与存在〔互动〕的情况(dass),即人如何让渡自身给(vereignetist)存在,存在也如何奉献自身于(zugeeignetist)人的本性。在这个构架中盛行的是一种奇特的让渡自身(Vereignen)和奉献自身(Zueignen)。现在需要的是去单纯经历这个使得人与存在相互具有(ge-eignetist)的具有自身(Eignen);也就是说,去投宿到那被我们称之为自身的缘发生(Ereignis)之中。③
50、48 Nietzsche:DereuropäischeNihilismus
51、83 Seminare:Platon–Aristoteles–Augustinus
52、 比喻和符号给出一个观念框架,长期以来,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描绘就活动在这个观念框架的视角中。不过,作品中惟一的使某个别的东西敞开出来的东西,这个把某个别的东西结合起来的东西,乃是艺术作品中的物因素。看起来,艺术作品中的物因素差不多像是一个屋基,那个别的东西和本真的东西就筑居于其上。而且,艺术家以他的手工活所真正地制造出来的,不就是作品中的这样一种物因素吗?
53、1925年冬,马堡大学提名海德格尔担任该校的教授,但教育部没有批准,理由是他没有正式的著作出版。于是,海德格尔便将他对存在的多年思考所得,选其中成熟的部分写了出来,整理发表了。这就是使海德格尔一举成名的、20世纪划时代的哲学巨著——《存在与时间》。在这本书中,海德格尔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存在是什么的问题,和存在与时间的关系问题。这本书在出版时有40多万字,但只是原写作计划的1/由于种种原因,后面的部分没有续补。但海德格尔宣称他后来发表的一些研究成果,已基本展现了他哲学思想的全貌。由于这本书,海德格尔被视为现象学学派的发展者、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54、在以后的日子里,海德格尔大量阅读了尼采、克尔凯戈尔、陀思妥耶夫斯基、谢林、黑格尔、狄尔泰等哲学家的著作;广泛地了解了当时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在此过程中,海德格尔受到了李凯尔特、舍勒等人的影响,并完全接受了胡塞尔的现象学。1913年,海德格尔获得了弗莱堡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两年后做了母校的讲师。
55、(14)见王庆节《也谈海德格尔“Ereignis”的中文翻译和理解》,载《世界哲学》2003年第4期,第3页。
56、Identität und Differenz (1955-57) 《同一与差异》
57、 2001年12月10日初稿
58、④MartinHeidegger:BeitraegezurPhilosophie(VomEreignis),FrankfurtsmMain:V.Klosterman,19以下引用此书时只在括弧中给出该书页码。
59、14 ZurSachedesDenkens (1962–1964)
60、另一方面,不寻常的解蔽活动不仅使人注意到被解蔽的事物,更重要地,它使人注意到事物的意义的解蔽这一事件。不寻常的解蔽活动使我们看到了以下事实及其方式:某件事物在其意义中变得有意义地在场起来。在这些情况之中,事物不仅在其形式中显现,而且更重要地,事物的解蔽在一物品当中“被确立起来”(sicheinrichten),这解蔽本身被公之于众。
61、 无论怎样做出决断,关于艺术作品之本源的问题都势必成为艺术之本质的问题。可是,因为艺术究竟是否存在、以及如何存在的问题必然还是悬而未决的,所以,我们将尝试在艺术无可置疑地起现实作用的地方寻找艺术的本质。艺术在艺术-作品中成就本质。但什么以及如何是一件艺术作品呢?
62、(13)参见拙著《海德格尔传》第二版第十七章。
63、67 MetaphysikundNihilismus
64、 艺术作品是人人熟悉的。在公共场所,在教堂和住宅里,我们可以见到建筑作品和雕塑作品。在博物馆和展览馆里,安放着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艺术作品。如果我们根据这些作品的未经触及的现实性去看待它们,同时又至于自欺欺人的话,那就显而易见:这些作品与通常事物一样,也是自然现存的。一幅画挂在墙上,就像一支猎枪或者一顶帽子挂在墙上。一幅油画,比如凡·高那幅描绘一双农鞋的油画,就从一个画展转到另一个画展。人们运送作品,犹如从鲁尔区运送煤炭,从黑森林运送木材。在战役期间,士兵们把荷尔德林的赞美诗与清洁用具一起放在背包里。贝多芬的四重奏存放在出版社仓库里,与地窖里的马铃薯无异。
65、收入本书的《技术的追问》与《科学与沉思》均是海德格尔思考技术问题的名篇。在海德格尔眼中,技术并不是人类作为的产物,而是人的一种对待事物的方式。人以技术的方式对待世界,世界便呈现为无数单调的技术物。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危险就产生自技术的支配性地位。危险之中的拯救何在?海德格尔在本书中试图就此启发我们的思考。
66、《艺术作品的本源》原为海德格尔在1935到1936年间所做的几次演讲的讲稿,演讲在当时即激起了听众的狂热的兴趣——此事后被德国当代解释学哲学大师伽达默尔描写为“轰动一时的哲学事件”,这篇文章现已成为西方美学领域的名篇而备受关注。
67、39 HölderlinsHymnen»Germanien«und»DerRhein«
68、这自身的缘发生(Ereignis)就是神的经过(Vorbeigang)与人的历时(Geschichte,活的历史)的相关着的之间。(S.27)
69、(4)雷克拉姆1960年版:有艺术(EsdieKunstgibt)。——作者边注
70、69 DieGeschichtedesSeyns
71、4 ErläuterungenzuHölderlinsDichtung (1936–1968)
72、马丁·海德格尔是本世纪最有深远影响的西方哲学思想家。十几年来,海德格尔思想在中国学术界的影响也不断上升。这本传记从海德格尔人生与其思想的相互关联角度,介绍并研究了《海德格尔全集》第75卷所提供的重要材料,对于海德格尔早期思想,海德格尔与道家之间严格意义上的思想联系,特别是自1919年他的哲理独特性形成时开始的、孕育《存在与时间》阶段的学说的研究有一定的成果。意在帮助读者减轻阅读海德格尔时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