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城堡经典语录(72句精选句子)
卡夫卡城堡经典语录
1、江雪奇:非常高兴可以在这里和大家共读《城堡》。刚才刘老师已经基本介绍了卡夫卡的出身与家庭环境,卡夫卡的作品以及个人经历,也说明了《城堡》的情节以及《城堡》为什么难懂的原因,我就做一些小小的补充吧。
2、我们的脑袋里我想应该是脑袋里有一个将一些作为记忆保存下来的小房间。肯定是类似图书馆书架的房间。而我们为了了解自己的心的正确状态,必须不断制作那个房间用的检索卡。也需要清扫、换空气、给花瓶换换水。换言之,势必永远活在自身的图书馆里。《海边的卡夫卡》
3、向后倒下时,我像得到解救似的感到,它无可挽回地淹死在我那填平所有洼地漫过一切堤岸的血泊里。《鸢》(卡夫卡城堡经典语录)。
4、问题1:请两位老师介绍一下卡夫卡的《城堡》和其他作品在中国的翻译引进和传播脉络,如果想比较系统地阅读卡夫卡,是否有翻译版本推荐?另外,卡夫卡受中国文化影响较深,能否介绍和点评一下他富于中国文化元素的一些代表性作品?
5、、命运就象沙尘暴,你无处逃遁。只有勇敢跨入其中,当你从沙尘暴中逃出,你已不是跨入时的你了。——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卡夫卡城堡经典语录)。
6、我想,与其被夺走或由于偶然原因消失,还不如自行扔掉为好。《海边的卡夫卡》
7、因为能住进城堡,是对你身份的认同。即使你在城外买了房子,可是你终究不是城里人,只能是在城堡外面买了房的外地人。《城堡》事实上可以认为讲述的是整个人类的故事。他揭示了20世纪人类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我们怎么才能拯救自己?
8、21)我们之所以都在毁灭都在丧失,是因为世界本身就是建立在毁灭与丧失之上的,我们的存在不过是其原理的剪理而已。——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9、其实我是怀着一种作为同行的校对的心态去读译林的这版《城堡》,发现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翻译版本,我甚至可以感受到译者在有意地让译文对中国读者更好消化一些。里面有些是用德语读起来很简单的句子,但要把意思完全精准地表达成中文,就会显得非常绕口,就会显得不那么简单了。与此同时,我就想跟大家讲一个真实的笑话,卡夫卡的《城堡》在国内有很多个译本,其中有译林这样优秀的译本,也有非常可笑的译本,有一个译本几乎每一句都是驴唇不对马嘴,却在网站上得到了很高的评分,用户纷纷评论:我感受到了大师语言的深度,我读出了大师语言的戏剧性与荒诞性等等,更有甚者写出了蛮长的书评。其实只要有中学语文水平的人就可以看出来,那个译本是根本读不明白的,连故事的情节都没讲清楚,这个事情其实也很有卡夫卡式的荒诞。
10、10)命运就象沙尘暴,你无处逃遁。只有勇敢跨入其中,当你从沙尘暴中逃出,你已不是跨入时的你了。——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11、卡夫卡借用了袁枚的这首诗来表达他在世俗生活和艺术追求之间的纠葛和矛盾。借此推测,卡夫卡对以家庭为中心的世俗生活有一种排斥性,但同时他对世俗生活仍有向往,所以他始终处在这样一种来回的割舍之间,这也可以解释他与菲利斯多次的订婚又解除的关系。如果以卡夫卡的经历去分析卡夫卡作品中众多女性形象以及她们与主人公的爱情关系,我们会豁然发现这两者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里面的很多爱情故事,都夹杂了一些不纯的目的,或者说这些都是一种暧昧不明的爱情。
12、有些东西,不是说全然不曾有过,只是活着活着那东西就用不上了,所以忘了。——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13、刘健:其实我刚才在想,对于卡夫卡如此短暂的一生,我们是否要区分早期、中期和后期。在《变形记》里,小说的第一句话就让所有的读者放弃了去思考或者去追问,为什么那个人变成了一个甲虫?他一直也没有告诉我们,他抗拒去告诉我们,甚至主人公所有的家庭成员以及他本人都没有去追问这个问题,我们就逆来顺受地接受了这么诡异的一个设定。这可能是卡夫卡的一个特点,我觉得这点在他的长篇小说中是比较明确的,比如《诉讼》以及《失踪者》。
14、4)孤独如柔软的泥堆积在那里。穿过水层的隐约光亮,犹如远古记忆的残片白荧荧地洒向四周,深深的水底觅不到生命的迹象。——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15、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语录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语录是指对那些富有哲理与特殊意义话语的记录,一般用于正式文体。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语录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海边的卡夫卡经典语录,欢迎大家分享。
16、到这时,K突然觉得似乎人们斩断了一切同他的联系,似乎他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自由,可以在这块原是禁止他来的地方愿等多久就等多久,并且他是经过奋斗争得的这个自由,这点很少有谁能做到,现在谁也伤不了他一根毫毛或是把他赶走,甚至谁都难得跟他说上一句话;虽然如此,但同时他又觉得——这个想法至少同表面上的感觉一样强烈——世界上再没有比这种自由、这种等待、这种刀枪不入的状态更荒谬、更让人绝望的事了。
17、你的意志是自由的。这就是说:当它想要穿越沙漠时,它是自由的,因为它可以选择穿越的道路,所以它是自由的,由于它可以选择走路的方式,所以它是自由的。可是它也是不自由的,因为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不自由,因为无论哪条路,由于其谜般的特点,必然令你触及这片沙漠的每一寸土地。《误入世界》
18、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正在加速。一切都好像装上了时代的引擎。火车一次次提速,摩天大楼一层层加高,人们说话的节奏也随着城市越来越激昂的频率加快。无数的城市提出了“城市慢行日”的概念。于是,无数的汽车减慢了车速,无数的行人放缓了脚步,无数的风景定格沉淀,变得绚丽多彩。然而,人心中的欲望却一刻也不曾停歇。现代人惊恐地发现,现代社会的本质不过是由利益构建起的巨大框架结构而已。人情冷漠,为利益追逐成为生活的一种常态。现代人为自己发现社会的本质而异常恐慌。然而,早在两百多年前,一双富有洞察力的眼睛就穿越了时代的障碍,清晰地预言了现代社会的本质。为追逐利益,历经千辛万苦,回头猛然发现,终其一生,我们要寻找的只不过是一个“城堡”而已。
19、在巴尔扎克的手杖柄上写着:我在粉碎一切障碍。在我的手杖柄上写着: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共同的是:一切。
20、 此生的快乐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我们向更高生活境界上升前的恐惧;此生的痛苦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那种恐惧引起的我们的自我折磨。
21、也许我永远到不了姑娘身边的武士那儿,即使我能够到达,将已是浑身是血,失去了知觉。那姑娘始终是一个人待在那里吗?不,另一个人到了她的身边,轻而易举,毫无阻挠。由于艰苦的努力而精疲力尽,我竟然那么无所谓地看着他们,就好像我是他们俩进行第一次接吻时两张脸靠拢而穿过的空气。《爱的险境》
22、这不是城市,这是时间大洋裂开的洋底,布满了梦幻和热情的乱石堆。在这里很有趣,但人们慢慢地透不过气来,和所有潜水者一样,我不得不上来,否则血液就会突进肝脏。
23、然后我也想沿着我给两位老师提出的问题再做一些补充。我作为一个书评人,同时也是一个读书会的运营者,一直在关注国内的出版动态。我有一个写作的志愿是希望在2028年,改革开放五十周年之际,能够出版一个改革开放五十年的一个阅读史。从1978年到2028年这五十年,每一年选择一本代表性的当年出版的书籍,每一年选择一个当年的出版相关的重要人物,每一年再选择一个跟阅读出版相关的重要事件。后面大家回过头来看,在2022年的一个值得成为中国的阅读出版中的关键词或者关键性书籍的选择上,我相信卡夫卡是一个重要的选择。今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出版的德国学者莱纳·施塔赫的一个三卷本的《卡夫卡传》,可以说是现在的卡夫卡研究学界中的关于卡夫卡最好的一个传记,也给大家做一个重要的推荐。
24、 如果说神奇的预言是神话,科学的预言是事实,那么《城堡》中所设下的预言就是建立在神话上的现实。巫师透明的水晶球中隐藏着对未来的猜疑,科幻小说的扉页夹杂着对于未来的窥探。不过这些预言未必准确,你大可以一笑而过。然而,对于《城堡》中的预言却不得不信。卡夫卡无愧于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预言家,《城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本现代启示录。《城堡》中的预言一直影响着我们,直到现在,我们仍然活在卡夫卡预言的世界里。《城堡》的预言至今仍有着无可比拟的现实意义。
25、我最近为了准备这场沙龙,也把《城堡》重读了一遍。我在这本书里做了很多的批注,都是将近十年前写的。其中有一点批注,就是K既反感于官僚机制,但是同时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得不寄生于城堡的官僚机制、不断跟其发生关联,这样的记述,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为之产生共鸣。
26、没有真实是不可能生活的,真实大约就是生活之道。
27、作者简介:弗兰兹·卡夫卡,生活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
28、 生活中有种种可能性,而在一切可能性中反映出来的只是自身存在的一种无法逃脱的不可能性。
29、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资深评委。《深圳新文学大系》主编。
30、11)一个人独处时思考对方,有时觉得悲从中来,尤其在月亮显得苍白的季节、鸟们向南飞去的季节。因为任何人都在通过恋爱寻找自己本身欠缺的一部分,所以就恋爱对象加以思考时难免——程度固然有别——悲从中来,觉得就像踏入早已失去的撩人情思的房间,远方古老的怀旧房间。理所当然。——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31、 我带着一个美丽的伤口来到这个世界,这便是我全部的陪嫁。
32、为什么卡夫卡不是表现主义?德国有一个著名的纪录片《自我的呐喊》,总结了表现主义在绘画、文学、电影、建筑等方面的成就和艺术风格。这个纪录片的名字就已经很好说明了表现主义的要义:一种由于对自我的困惑和生存危机所引起的向外输出、寻求关注的呐喊。通过卡夫卡作品否定性的叙事我们可以感受到,卡夫卡以及他整个的文学创作都是不在主动寻求关注,所以卡夫卡的作品完全不是一种表现主义式的、自怨自艾的呐喊与求关注。
33、27)尽管世界上有那般广阔的空间,而容纳你的空间——虽然只需一点点——却无处可找。你寻求声音之时,那里惟有沉默;你寻求沉默之时,那里不断传来预言。——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34、你们客房女侍在钥匙孔里偷看惯了,因此就会有那种思想方法,从你们确实看到的一点小事便对全局作出(自以为)绝妙而错误的结论。
35、我必须孤独,我所做出的成绩,无一不是孤独的成果。我憎恨一切与文学无关的东西。
36、当《论语》作为教材,被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通篇背诵的时候,这样一来,这部书中的每一句话,就算本身不具备格言警句的样子,也已经变成格言警句经典名言了。
37、弗兰兹-卡夫卡(Franz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生活于奥匈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组成的政合国)统治下的捷克德语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
38、卡夫卡的《城堡》,正是以其平静稳重而彻底的绝望成为这一表现的具体实现。这不能说不是一个绝望而又绝妙的悖论。陷入城堡这样一个未知的荒诞世界,一切都是虚妄的,都是徒劳的,永远也达不到任何的目的,这不仅反映了个人与理想的疏远,也搁置了意义,并把对意义的追问变得遥无踪迹。
39、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但他的创作风格不仅是表现主义,却是表现主义作家中创作上最有成就者。他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在一战前后,当时,经济萧条,社会腐败,人民穷困,这一切使得卡夫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于是,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成了他创作的永恒主题。美国诗人奥登评价卡夫卡时说:“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40、作品中,主人公K是外地人,经过长途跋涉,千辛万苦后,终于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地方,落脚在城堡管辖下的一个穷村落。踏上这块土地的人,他想拿到一个合法的身份,户口就是一个最显著的标志。拿到户口,进入城堡,是他心中的夙愿。其实,像他这样的人,远非K一个人。之所以追求“城堡”,其实也并不是贪图“贵宾”这种身份给自己带来的种种好处,而仅仅是因为不愿低人一等的渴望。然而城堡,远非他所想得那么简单,都想要进去,无路可走,甚至连大门都看不到影。“城堡”里有什么呢,为什么那么多人为了进入“城堡”不惜挤破头皮,绞尽脑汁呢?不管是在城里,还是城外,都是一样的生活,一样的工作,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同。可是城堡里的居民却能享有特殊的待遇,无论是住房条件,还是工作环境,亦或是社会福利,都比城外高上不止三个层次。所以才有那么多的人,拼了命也要进入城保。据说有一个姑娘嫁给个城堡内的精神病,只是为了能有进入城堡的资格,有一个“城里人的户口”……
41、所以有时候,有些回忆式不能轻易有的,有些回忆既能从内侧温暖你的身体,也能从内侧剧烈切割你的身体。——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42、除了国家层面的学习和解读外,还有民间层面的广泛学习。因为从汉代开始,一直到隋唐科举兴起,再到清朝末年,在各种考试中,都把《论语》作为学生考试的必读教材及必考教材。考试老师出卷,往往也是在《论语》上找一句话,让学生根据这句话进行发挥。
43、有比重的时间如多义的古梦压在你身上。为了从那时间里钻出,你不断地移动。纵然去到世界边缘,你恐怕也逃不出那时间。但你还是非去世界边缘不可,因为不去世界边缘就办不成的事也是有的。车过名古屋时下起了雨。我看着在发暗的玻璃窗上划线的雨珠。如此说来,出东京时也好像下雨来着。我想着在各种地方下的雨:下在森林中的雨,下在海面上的雨,下在高速公路上的雨,下在图书馆上的雨,下在世界边缘的雨。我闭目合眼,释放身体的力气,词语大全,缓松紧张的肌肉,倾听列车单调的声响。一行泪水几乎毫无先兆地流淌下来,给脸颊以温暖的接触。《海边的卡夫卡》
44、我的本质是:恐惧。确实,恐惧就是我的一部分,也许是我身上最好的那部分。完全承认恐惧的合理存在,比恐惧本身所要求获得的还要多,我这么做并不是由于任何压力,而是欣喜若狂,将自己的整个身心全部地向它倾注。
45、 人类那些令他痛苦的特征常常只是一个孩子惊呆的困惑。
46、艺术是一面镜子,它和钟表一样,有时也会‘走快’。
47、主人公K与小说中人物的多重对话——尤其是较长篇的对话,如同给主人公K打开了一扇扇的窗子,让我们得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我们“所见”的和所“经历”的一切。不仅如此,“对话”还扩展了《城堡》的时间和空间。
48、 文学力图给事情蒙上一层舒适的、令人高兴的光,而诗人却被迫把事情提高到真实、纯洁、永恒的领域。文学寻找安逸,而诗人却是寻找幸福的人,这与舒适相去十万八千里。
49、 人的主罪有其余皆由此而来:急躁和懒散。由于急躁,他们被逐出了天堂;由于懒散,他们再也回不去。
50、在卡夫卡所生活的那个年代,布拉格成为了在捷克语的汪洋之中的一个说德语的孤岛。由此,卡夫卡属于一个少数群体。在语言上的孤独之外,由于他的犹太信仰,卡夫卡又成为了那些讲德语的人之中的少数派。更有意思的是,即使是当时的犹太人,他们因为多少受着民族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会投身于认同德意志民族或者捷克民族,于是这些犹太人在在身份选择的问题上会显得特别激烈、狂热。说到这里大家就可以理解,卡夫卡在他所生活的那个环境中,是一个异类中的异类。因此,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他的作品中的一些基本的调子。
51、7)古时候,世界不是由男和女,而是由男男和男女和女女构成的。——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52、我们都是失落的灵魂,没有一种拯救是纯洁完善的,重要的是,我们上路了。——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53、K到达村子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村子深深地陷在雪地里。城堡所在的那个山岗笼罩在雾霭和夜色里看不见了,连一星儿显示出有一座城堡屹立在那儿的光亮也看不见。K站在一座从大路通向村子的木桥上,对着他头上那一片空洞虚无的幻景,凝视了好一会儿。《城堡》
54、《城堡》是卡夫卡晚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未完成)。它是卡夫卡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最长的一部小说。小说自始至终笼罩着一种神秘的、梦魇般的气氛;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读后感网站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后感三篇。
55、人们惧怕自由和责任,所以人们宁愿藏身在自铸的樊笼中。
56、卡夫卡多次在通信中提到了这首诗,甚至还在下面写过一个评论:“我经常想,对我来说,最好的生活方式即带着我的书写工具和台灯,住在一个大大的,被隔离的地窖的最里间……请不要不理睬我这个地窖居民!”
57、刘健:《在法的门前》很有意思,被放在了《诉讼》里,但是我觉得它的内容非常像《城堡》。关于寓意,我觉得可能对它的解释跟刚才《城堡》一样,各家都说的有理,我个人的解读可以用李宗盛的一句歌词来表达,“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
58、人必须对某些永恒之物怀有不易之心。——卡夫卡
59、15)人不是因其缺点,而是因其优点被拖入更大的悲剧之中的。——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60、某种情况下,命运这东西类似不断改变前进方向的局部沙尘暴。你变换脚步力图避开它,不料沙尘暴就像配合你似的同样变换脚步。你再次变换脚步,沙尘暴也变换脚步DD如此无数次周而复始,恰如黎明前同死神一起跳的不吉利的舞。这是因为,沙尘暴不是来自远处什么地方的两不相关的什么。就是说,那家伙是你本身,是你本身中的什么。所以你能做的,不外乎乖乖地径直跨入那片沙尘暴之中,紧紧捂住眼睛耳朵以免沙尘进入,一步一步从中穿过。那里面大概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方向,有时甚至没有时间,唯有碎骨一样细细白白的沙尘在高空盘旋DD就想像那样的沙尘暴。——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61、小说以木桥作为故事的起始空间,K久久站立于上,打量着被白雪覆盖的村庄,和无迹可寻的城堡。桥连接两端,跨越深渊,弥合距离。但是在卡夫卡的小说中,却常常是主人公踌躇徘徊之地。为了寻得过夜之处,K越过木桥,进入村庄,来到“桥头旅馆”。对于K来说,这个被称作“桥头旅馆”的客栈,更具有生存意义上的指涉功能。如果我们把“桥”理解为一种空间上连接彼此的功能,那么“桥头旅馆”则是一种中间地带,暗示着K的生存的中间状态。如同在卡夫卡的许多作品中,如《一个乡村医生》、《在法的门前》等,主人公都徘徊在这个存在意义上的中间状态,永远回不到家园,也永远进入不了法的体系。进入桥头旅馆的K也将复写同样的命运,始终在中间地带盘旋,而永远无法真正进入城堡体系。
62、8)就经验性来说,人强烈追求什么的时候,那东西基本上是不来的;而当你极力回避它的时候,它却自然找到头上。当然这仅仅是泛论。那个什么在你追求的时候,是不会以相应形式出现的。——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63、、命运就象沙尘暴,你无处逃遁。只有勇敢跨入其中,当你从沙尘暴中逃出,你已不是跨入时的你了。——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64、10)面对少女,我感到一阵胸痛,就像被冰冷的刀尖剜下去一般。痛得很剧烈,但我反倒感谢这剧痛。我可以把自己这一存在和冰冷冷的痛贴在一起。痛成为船锚,将我固定在这里。我从后面静静望着她的身影。我想说句什么,但我发觉在她面前,所有话语都已失去了作为话语的固有功能,或者说将话语与话语连接起来的意思之类的东西从那儿消失了。我盯视着自己的双手,想着窗外月光下的山茱萸。剜进我胸口的冻刀就在那里。——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65、就是这么个故事。书是卡夫卡未尽的作品,但是依然挡不住的精彩。
66、注意,卡夫卡所表现的否定性的力量,强调的是抗拒性,而非对抗性;卡夫卡强调的是否定性,而非批判性。我认为卡夫卡作品中这种否定性的维度类似于禅宗中的“空”,既不是有,也不是无。卡夫卡的否定既不是承认,也不是否认,而是一种对二元对立关系的根本性的扬弃。
67、18)闭了眼睛情况也丝毫不会好转,不是说闭起眼什么就会消失,恰恰相反,睁开眼时事情会变得更糟。闭眼是怯懦的表现,把眼睛从现实移开是胆小鬼的行为。即使在你闭眼捂耳之时,时间也照样挺进,喀,喀,喀。——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68、这世界上没有你赖以存活之路,为此你自己一定要理解真正的顽强是怎么回事。《海边的卡夫卡》
69、最好不要对距离那样的东西期待太多。——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70、那么,我认为它是什么?再次借用阿多诺在《卡夫卡札记》中提到的一个概念:卡夫卡的作品是一种无客体的内在性。”他的书写与表达是不面向客体的,而是面向纯粹的内在。他说:“卡夫卡不以臣服颂扬世界,而以无力来反抗世界。在无力面前,力量只得揭开本来面目,而卡夫卡正是以此为原点进行创作的。”
71、刚才江老师提到卡夫卡的身份,我想到法国理论家德勒兹把卡夫卡归为一种“小文学”。我觉得这是对卡夫卡作品非常精确的评价,卡夫卡游离于任何我们已知的文学传统体系之外,所以我们在文学史上很难去定义卡夫卡和他的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