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教案(55句精选句子)

2023-07-25 10:01:21

咏雪教案

1、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之后,全班交流:还有哪些问题或疑惑?

2、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是写景名句。王士稹在《古学千金谱》中说:“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二片化机,天真自然,既无名象,不落言筌,其谁辨之?”

3、交流:你应该学习这两个故事中哪些人物的好品质?

4、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5、(1)与儿女谈论文义(儿女: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6、  推荐阅读《世说新语》,结识更多聪颖机智的朋友。

7、生4:撒盐的“撒”,用词不当,“撒盐”是人为的,人工的,落下来很不自然。而“因风”,是柳絮顺着风起舞,既自然,又符合“雪骤”、“白雪纷纷”的情境。

8、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自信,悠然,降调)

9、生3:我也同意这个观点。我还觉得盐是“块”状的,它不会飘的,只会垂落下来。而柳絮是轻薄的,会因风起舞的,所以柳絮更像。

10、兄子:哥哥的儿子。撒盐空中:把盐撒在天空中。

11、示例2:我认为“撒盐空中”这个比喻或许更好。如果纷纷落下的是雪粒,那么都跟盐就比较接近了;摹写状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而且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12、自学课文,《咏雪》是一篇简单有趣的古文,试着用自己的方式排演一出小话剧。

13、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合作,一人一句,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遇到疑难的地方举手提问。

14、即删去文言中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15、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晋伍辑之《柳花赋》曾形容:“扬零花而雪飞,或风回而游薄,或雾乱而飙零,野净秽而同降,物均色而齐明。”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

16、教师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幼儿手指字跟着老师一起轻声朗诵。

17、第一遍:点名读《世说新语》,为争做到读准字音。

18、教师追问:文中一家之主谢太傅对两种回答有何态度?为什么?

19、兄女/(  )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接口、自信、悠然……)

20、(明确:人物:谢太傅、儿女 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  缘由:俄而雪骤)

21、儿女:古今异义词,指年轻男女。今义:儿子女儿。

22、而谢安家中的年轻男女都是谢安的侄子侄女们,所以翻译为子侄们。

23、(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好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24、师:文中谢安有表情,谢朗和谢道韫只有话语。请从文中发现、想象谢朗和谢道韫的表情,补写谢朗和谢道韫的表情提示语。 指名学生表情朗读。 (出示PPT)

25、(1)撒盐空中差可拟(雪的颜色和下落姿势和盐相近,简单直白,注重形状的相似)

26、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说新语》教案2(学习目标)

27、预设:强化对文中“俄而”“未若”“差可拟”等词的理解。强化对“骤”“儿女”字等实词的理解与积累。

28、师:如何才能有这种这种吟咏上“自信”?或者说为什么有这种“自信”。

29、谢安(上):诸君好!江左风流宰相就是我,我就是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县人,用你们的话说我是河南的。我可是东晋杰出的政治家、名士。太傅嘛,死后追赠的,虚名而已。淝水之战晓得不?我干的!小意思啦。我不仅有将相之才,我奶娃娃也很有一套!胡儿,来!见过各位贵客。

30、《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临川王集结门客编撰的,它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d的言行风貌和逸事所语的笔记小说。

31、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32、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艺术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 

33、结尾补叙,交代谢道韫的父亲和丈夫的身份,其父谢无奕,骁勇善战的安西将军,其夫王凝之,书圣王羲之的儿子,《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王谢,就指的是谢安和王羲之两大家族,都是当时的名门望族,谢道韫出身名门、嫁于名门,暗示她非普通女子,借她父亲和丈夫的地位侧面赞美她非凡的才华。

34、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5、侄儿不假思索,急于表现自己,抢先回答而又觉得心中没底率性而为。

36、我认为        一句更好,因为             。

37、(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乌衣巷》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访谢家寻常家居生活的雅趣。

38、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39、②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40、④教师展示疏通课文,学生对比检查翻译情况。

41、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42、《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43、《一去二三里》是一篇看图读韵文识字。课文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重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可效果却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

44、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和古文常用翻译方法。

45、播放电视图片,教师为幼儿讲解古诗《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帮助幼儿学习古诗。"一去二三里",意思就是说诗人从别处走来,走了很远大概是二三里路,"烟村四五家",看见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四五户人家,"门前六七树"就是这些人家的门前长着一些树木,"八九十枝花"说的是路边、房前屋后都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46、最后,我们再回归的“咏雪”这个标题上来,现在,你们觉得文章只是单纯的咏雪吗?

47、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48、讨论并归纳:古义指相比,今义指打算、仿照,这是古今词义的变化。

49、积累文言词语,如:俄而、骤、欣然、何所似、拟、未若、因等。

50、这篇文章,语言简练,辞意隽永,全文仅71个字,寥寥数字刻画出谢道韫的聪明才情。这其实是《世说新语》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下面,请同学们展示搜集到的《世说新语》资料。

51、幼儿集体朗读古诗《一去二三里》3--4遍。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读准字音。

52、提问向导:从文章的内容、表达技巧等角度提问,提出小组不懂的问题,向老师质疑。

53、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古今异义词如“儿女”,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等文言文积累知识。

54、(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幽默个性签名(85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