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智慧(55句精选句子)

2023-07-23 09:39:40

王阳明心学智慧

1、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

2、知行合一:王阳明认为,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体现;知是行的开端,行又是知的完成;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是认知,行是行动,只有去实践了,才会拥有这个知识;不去做,即使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理论,也无法真正获得这个知识。所以知和行其实是一回事,即知行合一。

3、人生启迪:自古以来,凡欲做大事者必先立志,志不坚则事必难成。这是因为,一个人的理想,体现着这个人的眼界和胸襟,自然也决定了他日后的高度。所以,人不应隅居于自己的狭小天地之中,而应眼睛望向大千世界、心中装上天下苍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去看待世间。(王阳明心学智慧)。

4、心里都明白,就是做不到,乍办?--王阳明心学解密

5、心即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

6、本书内容全面丰富、权威严谨,是了解王阳明的传奇人生、轻松读懂阳明心学精髓的上佳读本。此次新版除修订了原书的部分内容之外,还增加了图文并茂的阳明先生大事年表和珍贵的阳明遗迹图片。

7、人的生死之念,原本是从生身命根上带来的,因此不能轻易去掉。如果在此处能识得破、看得透,这个心的全体才是畅通无阻的,这才是尽性至命的学问。

8、人生启迪:人活在世上,做什么不需要克己呢?为人处世的功夫,明白道理只是基础,能够做到克己才能实现。但克己不是压抑自己,因为克己的实质,不是源于外在的压迫,而是源自内心的不平。人心若平,世间便无不平之事。所以克己的真正指向,是修炼自己的心,修养自己的境界。克己,如同佛家的戒律,只要观念上不要跑偏成压抑欲望,而是明白这是为了修炼散乱之心、萃取出本心中真正美好的品质,便正是心灵修养的功夫。

9、 正德十四年(1519),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当时,阳明先生正准备前往福建平定那里的叛乱,行至江西吉安与南昌之间的丰城,王守仁得到朱宸濠叛乱的消息,立即赶往吉安,募集义兵,发出檄文,出兵征讨。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叛乱后,率兵向南京方向进发,途中攻击安庆。王守仁集结地方部队攻打南昌,朱宸濠回兵救援,双方在鄱阳湖决战,经过三天的激战,宁王战败被俘,宁王叛乱历时35天即被王阳明活捉,由此显示了王阳明卓越的军事才能。

10、作者: (日)冈田武彦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译者: 杨田 / 冯莹莹 / 袁斌 / 孙逢明出版年: 2018-12-20

11、心即天理。没有私心,就是合于天理。不合于天理,就是存有私心。

12、如果一个人眼中看到的全是阴暗,那么其实不是这个世界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他的心里没有光明,是他的心态出了问题。

13、可惜世人总以为修行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总是在外面找来找去。其实,回到自身,专注当下,做好平常事,就足够了。

14、《王阳明心学:修炼强大内心的神奇智慧》内容简介:王阳明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为什么能成为曾国藩、梁启超、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后世无数王阳明的崇拜者,为什么也能走出精彩人生,成就辉煌事业?这是因为他们无一例外地掌握了解决一切问题的利器——阳明心学。

15、这个打坐的和尚明明不言不视已经三年,王阳明看到了和尚表面不说、不看,心里却终日在说、在看。

16、有个叫朱廷立的官员向王阳明请教在工作中致良知的问题,王阳明答非所问地和他谈起了修身。

17、又几天后,南大吉又来问王阳明:“行为上有了过失可以改变,心上有了过失可如何是好?”

18、人生启迪: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才能不自取志大才疏、好高骛远的辱,并不使自己处于困顿疲累、痛苦挣扎的境地。这就是自知之明,即使做不了大事,可是心是大的,境界是大的。

19、心即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

20、因此,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当下在做什么,都可以借由我们的心转化为无量功德。

21、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也是为的这个道理。人心不是静止不动的,表面的静是因为有规律、有法度的动在支撑着。看上去秩序牢固,永远臣服了,那得有相应的一刻也没停止的恩威在支撑着。司马昭灭蜀时,邓艾绕过姜维的防线直逼蜀国心脏成都,刘禅想向南方逃到孟获后代掌握的地方去,大臣劝阻道:如果要去,也得提前早做准备,他们本来就是被我们征服的,现在我们突然逃亡到那里,后果不可预料。刘禅最后选择了出城投降魏国。

22、后来,他又去见王阳明问,工作和修行的关系。

23、人生启迪:浮世之中,总有许多人为追求物质享受、社会地位和显赫名声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他们怨天尤人、欲逃离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不明白万事以修心为先的道理。

24、养一身浩然正气,做古今完人,纵然做不到完人,也要做正直之人,诚实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日积月累,不断壮大。

25、“儒学祭酒”冈田武彦先生是学贯东西的一代宗师,是日本学界对阳明心学洞彻最深之人,也是国际儒学的权威。他认为阳明心学之精髓在体认,当于经验与磨炼中领悟,并以数十年身体力行践履这一同生命融为一体的“信仰哲学”。

26、译文:胆色过人,且心志上刚正无阿,即便眼下情势偏弱,也可在不远的将来成功转化为强势有力的局面。

27、所有的恩人都会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或生或死,绝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存在。有人觉得:我曾对人有大恩,有很重要的影响,现在我需要帮助了,我跟他要求一下回报,难道不是应该应份的吗?根据本能原理,是应该应份的,而且不用你求,受恩方会自然回报,但是,有个期限。离施恩日越近,回报越自然,越远,越考验人品。如果隔了一代人还能给予回报,那受恩的人已经是相当纯粹的人了。可是,现实中,不要说人走茶凉,死了就一笔勾销,就是人还活着呢,就装傻不认的,也是大有人在的。

28、比如,把百姓厌恶的事情祛除,我就有了惩恶的快感;

29、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阳明心学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说之一。

30、*它通俗易懂、打动人心。冈田先生是身体力行儒学的国际大师,儒学已根植于他的内心,与他的生命为一体,所以他对心学的讲述通俗易懂又打动人心。

31、作者: (日)冈田武彦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译者: 杨田 / 冯莹莹 / 袁斌 / 孙逢明出版年: 2018-12-20

32、王阳明见他上套,嘿嘿一笑:“如果我没有说过,你是如何知道这些过失的?”

33、不要为了假的修行而蹉跎生命。人的一生,要持续不断,努力克服心中的私欲、贪念,要在实践中保持内心的良知。

34、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初始,行是知的结果。

35、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36、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37、须是勇。用功久,自有勇。故曰“是集义所生者”,胜得容易,便是大贤。

38、体悟本心,而不是在古书中搜寻,不但浪费精力,还白白丢了清明的本心。

39、但是,人要吃粮食,自然希望庄稼长的好,于是就有了善恶之分,铲除杂草,呵护庄稼。

40、作者简介:冈田武彦:国际阳明学大师,日本九州大学名誉教授。研究宋明理学首屈一指的专家,被儒学大师杜维明赞为“儒学祭酒”。冈田先生对道家、禅学也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堪称当今世界学贯东西、横跨儒释道几个领域的哲学大师。

41、例如,当你判案时,要有一颗无善无恶的心,不能因为对方的无礼而恼怒;

42、一个人大家称他为孝子,必然是他做到了尽孝的事情,而不是他仅仅知道要尽孝而没去行动就称他为孝子。

43、为了研究阳明心学,冈田武彦曾亲访中国八省区八十余县市,跋涉两万余里。他还亲自捐款并大力募款多次,帮助修复中国境内多处阳明墓和纪念碑亭以及阳明故居等文化遗产,为中国人重新重视、重新认识王阳明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阳明心学及传统文化的发展厥功至伟。

44、    王阳明和朱熹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朱熹非常注重穷格事物之理。在朱熹这里,“格物”首先是一种知识性活动,尽管他也讲通过知识的获得、积累而发生飞跃,然后和价值性的东西发生关联。而在王阳明这里,知识性活动时时和价值性活动联系在一起,所以他反复强调,只有以“诚意”为目的去用“格物”功夫,“格物”才有着落,才不会走错路向,不然“格物”只是一种知识性活动,而缺乏价值的指向、统领,很容易与士人的最终追求脱节。通过龙场悟道,王阳明认识到心外求理是错的,应该求理于内。所谓求理于内,就是把自己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充分调动起来。由此我们发现,王阳明的学说充满解释的精神:我们接触到的东西是个别的,但可以通过解释把个别融入良知这个一般当中;当用良知应对个别的时候,又要把一般解释、亦即体现为个别。在这种一般到个别、个别到一般的不断闪回中,人的精神的丰富性越来越多地展现出来,精神的各种要素皆得到锻炼。因此,王阳明在龙场悟道以后,特别张扬“心外无物”和“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的“物”是意的指向,意是头脑中生起的意念,意念的指向当然不会离开心。王阳明的“格物”既可以是主体见之于客体的活动,也可以是人在头脑中祛除私欲,从而使人的各种欲望符合价值观念,即“破心中贼”的活动。这两方面在他来说都是“格物”的内容,而且他认为“破心中贼”更难。显然,王阳明把朱熹的“物”变成了“事”,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改变了:人和“物”的关系最基本的是知识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并列的、平面的;而人和“事”的关系不仅是知识的,也是伦理的——做什么样的事,做事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用什么样的手段去做事——都和人的道德观念、价值立场密切相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可见,王阳明的变“物”为“事”,乃是变主要是知识的为主要是道德的。

45、王阳明其实就跟他说了一句话:顺应自己的本性,顺从自己的良知,才是人,才合道。

46、强调“知行合一”,知道了就要去行动,不然不能算真知道。影响了后世人们做事的方法,要学会脚踏。实地。

47、事事讲技巧,似乎看着聪明,其实都是投机者的小聪明。

48、对于受恩方来说,也不必为不能回报恩人而内疚,将这份感恩的心理势能换个方向,换个出口,自然就转化成对恩人的景仰、膜拜。恩人不再是常人,而是高于常人的人,你的心得以安处,恩人也高大了。谁说弱小者不可以感动天下?

49、人生启迪:一切困苦,皆是磨砺。唯有靠世间种种难处的磨,乱心才能得以调伏。磨到最后,就是境界现前。天行健,君子大可自强不息,全心入世。只要能够做到厚德载物,便不会入歧途,而成利益自己与世间的事业。

50、知道轻浮傲慢处,便是良知。除去轻浮傲慢,便是格物。

51、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UfIxQO5jL8ZT-lgpJWeg密码:uley书名:王阳明心学

52、王阳明向和尚轻轻地摆手说:去吧,回家去照顾你的母亲吧。

53、每个人都有一个定盘针,指引着自己前行的方向,这就是人内心的良知。

54、时光一去不复返,转眼之间,年华老去,不知道自己的功业是否能成。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师德师风个人总结幼儿园(30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