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适合学哲学(72句精选句子)

2023-07-21 10:42:00

什么人适合学哲学

1、他看清楚了世界的本质,自身的修养也已经完善,所以才能不被名利权势所系缚,即便物质生活很简朴,也可以在独处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2、  那么,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伦理学怎么才能让听众变成更好的人呢?

3、  伦理学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功用。当亚里士多德说伦理学能让人成为一个好人,或者能让人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时候,他对伦理学的听众是有资格方面的要求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听伦理学,或者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通过倾听伦理学而使自己变成一个好人,或者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听众必须是在优良习惯中成长的,从小要有相当的品格基础。“希望自己能学习高尚与公正的人,即学习政治学的人,必须是已在成长中养成良好习性。”(《尼各马可伦理学》,1095b45)在良好教养背景中成长的,已养成优良习惯的人具有正确的生活经验,会有最基本的伦理信念和价值。这样的学生已经知道欺骗不好、走后门不光彩、偷盗不可以、背信弃义可耻,等等。在良好习惯中长大的人也具有相当的伦理品味,能对坏的、低下的事感到厌恶,对好事觉得愉悦。“他们的灵魂如同可孕育种子的土壤。”(《尼各马可伦理学》,1179b26)大家不是从伦理学家的课堂上才开始变得道德的。在进入大学时,大家都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品格与教养。最初的但也是最有影响的伦理老师是父母,是幼儿园的老师。一个道德教养好的人进入伦理学的课堂中时,只需要听伦理学老师告诉他为什么他的价值是对的。他进入伦理学的课堂,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欺骗、打人、走后门是坏事,为了知道什么是值得欲求的或不值得欲求的,为了知道什么是真正值得快乐的以及什么是真正应该引以为痛苦的。简言之,学伦理学是要明白自己的品质是如何形成的,它们为什么是好的,等等。伦理学是要解释和说明这些道理,告诉人们为什么他们坚持的道德信念和道德信仰,以及他们的道德习惯是好的。

4、对所有人来说,现代是个什么样的时代、正在往哪个方向去,这种共同知识都是必须了解的。(什么人适合学哲学)。

5、但,因哲学没传出中国,仅玄学传播出去,从而国际上将玄学当成哲学了。

6、同时,康奈尔哲学系会定期为哲学系的学生安排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每年,哲学系都会邀请一位世界知名学者到校园演讲,与本科生互动。此外,对哲学感兴趣的本科生可以报名成为Logos「校内本科哲学参考期刊」的工作人员和编辑。

7、听过的人这样评论:“郁老师的声音富有磁性,讲述风格冷峻凌冽,用最有趣味的思想实验来引出哲学问题的探讨,让初学者脑洞大开、欲罢不能。原来总有一款哲学适合你。”

8、这本书的组织者是上海季风书园——一家非常有特色的书店。1997年,严搏非与朱红、何平合资在上海陕西南路地铁站开了一家书店,命名为“季风书园”。20年来,季风书园始终坚持“独立的文化立场,自由的思想表达”的价值追求,它不仅是一家集中推荐着哲学、政治、思想类严肃书籍的书店,也是学者与读者进行思想交流的公共空间,甚至学者之间互相交锋的沙龙现场。

9、听懂每位哲学家的核心思想,哲学并非你想象中那么高冷

10、哲学能给青少年怎样的帮助呢?倘若请苏格拉底来回答这个问题,那么他会这样说:“许多人不懂哲学。真正的追求哲学,无非是学习死、学习处于死的状态,一旦他认真学习的死到了眼前,他倒烦恼了,这不是笑话吗?”苏格拉底以慨不避死,从容饮鸩来亲证他的哲学,所以,要说哲学有什么用处,哲学的第一种用处就是教人勇敢。一个人连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呢?

11、哲学是人文科学领域内的基础学科,是一门非常古老的学问,它的本质是认识和思考我们所处的世界。在希腊文中,哲学是爱智慧的意思。学哲学,就是学习智慧。

12、第一讲“哲学中的思想实验”,我很喜欢。把思想实验作为一种引导孩子们研习哲学的重要方法,在芜杂的现实中,选出一个变量推至极端,哲学家各自所选择的那个变量,也代表了他们对于世界的疑问与解答——芝诺选择的是变化,因而“飞矢不动”;罗尔斯关注的是正义,于是便有了“无知之幕”;维根特斯坦关注的是语言,便设想了“盒子里的甲虫”。而在现实生活中,飞矢当然不会停下来,无知之幕也并不存在,别人的盒子总是可以被揭开检验甲虫这个词汇的真面目的。思想实验并不因为与现实不合而失去意义,那是我们突然跃起,短暂离开地球的时刻,这是哲学家的天真,更是少年的天真。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今天少年们的想象力与可能性被思想实验所打开,那么明天,他们就有可能用人生实验与社会实验打开这个民族的未来。毕竟一切的革命,都首先是头脑的解放。

13、该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14、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观,都有自己的原则,只不过普通人对自己的原则缺乏认识,不能把它提炼出来。这就造成他们的三观或者原则不够清晰,不够稳固,遇事摇摆不定,不能按照原则行事。

15、冷欣,上海同济大学哲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德法哲学、比较神学。

16、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精神上的匮乏和物质上的匮乏一样令人窒息,在求知欲,哦不,求生欲的驱使下,我们寻找着洞穴的出口,深海中的水面,真实的世界。

17、高松,上海同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专长为早期胡塞尔、弗雷格。

18、  20世纪下半叶西方伦理学的重大发展是德性伦理学复兴。以功利主义与义务论为代表的近代伦理学主要想确定什么样的行为是道德的,因此它们的中心任务是建立评判行为的道德原则或规范。可是,伦理学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原则,而且不同原则之间经常彼此冲突。结果是持不同原则的人对现代社会中的道德伦理问题常常有着不同甚至决然相反的评价,引起了种种激烈争论却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与此相对照,德性伦理学的兴趣不是去确定什么样的行为是道德的,而是力图明白人的一生究竟应怎么过或者什么样的生活才值得一过。因此它的中心任务不是建立人的行为的规则或规范,而是探索人的品质与德性及其培育的问题。现代德性伦理学已经发展成不同形式,但不可否认的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模式,被广泛看成迄今为止德性理论的最好的代表。德性伦理学的现代复兴甚至被称为“新亚里士多德主义”。这里的“新”是指德性伦理学所讨论的诸多问题或者是直接基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著作,或者是从亚里士多德的思路来考察。结果,《尼各马可伦理学》大概是20世纪下半叶被最密集地研究和讨论的伦理学著作。它既是历史经典,又是现代德性理论讨论的中心。

19、如果说情绪宣泄是一种意见表达,算法是一种工具思维,那么哲学能给我们的就是一种连贯、自洽的逻辑能力和清晰思辨能力。这种健康的理性,让我们拥有一眼看出别人在胡诌什么的能力。

20、“认识你自己”常被看做哲学的主旨,而“自己”的最关键部分是品质或品格。在相当的程度上,你的品质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品质有好有坏。好的品质是由种种德性(美德)构成的,而坏的品质则充满种种恶。品质是高尚还是卑劣,有德还是缺德,是我们评判一个人时所用的分量最重的词语。可是,到底什么是品质?什么是美德或德性?一个人的品质或德性是通过什么方式或途径才培育形成的?培育品质又是为了什么?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感兴趣,或者觉得困惑,那么,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应该是你要读的书。它至今仍是关于品质与德性的最经典、最系统的伦理学著作。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只有修炼成德性,才会有好的品质或品格;只有有了好的品质,人生才能是好的。好的人生,是兴旺的人生;而兴旺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这一思路依然是探索人生的极其重要且极有成果的一条哲学路径。

21、强化深度思考的能力,拥有独立的分析能力和独到的见解

22、值得关注的是,《人学》分析了在价值问题上存在的一个误区,即把价值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对立。这既是人学的理论问题,也是现代化过程中、尤其全球化过程中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首先应该肯定人的价值的普遍性。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之为人的基本权利、自由、平等、公正的价值观不分民族和国界,放之四海而皆准,这就是人的价值的普遍性。当然,由于不同的历史状况、经济水平、不同政治制度、民族宗教文化传统,人的价值必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人的价值是一元与多样的统既不能以其普遍性否定特殊性,也不能以其特殊性否定普遍性。从此出发,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就是坚持普遍价值和中国特色的统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针对于全人类,所以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本身就具有人的价值的普遍性,它既适应于中国也适应于世界。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拥有理论自信的树之根,水之源。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更多体现的还是人的价值的普遍性。当然倡导普世价值并不是否定价值文化的多样性,两者是并行不悖的。在中国,人的发展既要体现世界视野、普遍价值还要体现中国特色、特殊价值。

23、第三讲“科技与哲学”和第八讲“一切都烟消云散”,则直面当代社会,从哲学的层面探讨科技。2018年高考北京卷、2017年高考江苏卷、2016年高考上海/天津/浙江卷……都涉及到了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24、哲学知识是比较复杂深奥的,因为它基本上是被社会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道理,所以它体现的是共性的东西,也就是说从,万象表现中凝结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需要有一定的理解里会一定的实践能力才能够弄懂。他要求的是比较全面的知识,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做研究,所以总体来说就有点呆板。

25、当别人说“事物总有两面,要一分为二地看”,但是莫比乌斯环不存在反面,所以大前提是错误的,结论也是不成立的。

26、哲学在生活中我觉得就是当你遇到一件事时,你会静下来分析和思考该如何处理这件事。以怎样的方式、方法来处理它,它会分别呈现出什么样的结果。预想、遇见未来。如果在生活中你能做到反复推敲,遇事沉着冷静思考,我想对于任何突发事件你都会得到处理此事件的最佳解决方案。

27、在本文看来,对人性的承认是有重要理论价值的。相对于它物或“兽性”,人性是人应成之为人的美好愿景的逻辑预设,这种预设不在于它是否现实地存在,也不在于它是否抽象,(它其实就是抽象的)而在于它是否具有追求的价值。正如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具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这不是事实判断,而是价值的应然设定、价值共识。它是值得人们追求的目标,即使它是抽象的,人们也可使它逐步变为现实。如果在现实世界中,连基本的人性都无法形成共识,自由和幸福的目标都无法形成共识,那么人在现实活动中必将失去依据,失去方向,甚至失去良知,无所敬畏,必将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混乱局面。这就是理论既要趋向现实,现实也要趋向理论。就某种意义而言,我们首先要有人性价值的标准、共识,才能判定现实是否合理以及如何改变世界。

28、纽约大学哲学系的课程设置是根据学生自身能力和研究领域进行划分的,同学们可以通过平常的学业考量和与老师沟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难度。

29、该书是一本通俗哲学书,介绍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所长尼克·博斯特罗姆等19位当今顶尖哲学家的所思所想,他们追寻的问题、主要研究方向,以及当今世界哲学的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基因科技、虚拟货币、后人类、寿命革命、超人类主义、贫富差距等23项社会问题,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30、因此,我一开始就说,哲学是我的精神食粮。我是发自肺腑地认可这句话。

31、请允许我把这部稿子作为一份薄薄的寿礼献给汪子嵩老师。

32、我认为只要一个人思维正常,都可以学习哲学!至于说适合不适合,无论是谁,关键是得对哲学感兴趣,要达到热爱的程度!哲学即生活,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方方面面。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善于运用学习掌握的哲学知识理性思考,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人一定适合学哲学。

33、康奈尔大学的哲学专业隶属于赛奇哲学学派,该学派主要以科学现实主义论和反简化主义为核心。小班教学和学院氛围为哲学交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4、···········································································································································

35、讲者郁喆隽,复旦大学哲学硕士,德国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曾在慕课(MOOC)上开设课程“《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在TED开讲哲学命题与思想实验,拥有超高人气。

36、此外,哲学要有勇于探索实践的精神,要学以致用!具备这些精神素养的人,肯定适合学习哲学!因为哲学不是孤立的,与其他学科与社会实践有密切的联系。要善于哲学知识理论的运用,指导社会实践才行。否则,虽然满脑子哲学的理论知识,而不会运用到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中去,那只是个空想家、幻想家!这样的人尽管满脑子的哲学,但我认为他们不适合学习哲学!

37、你还会发现,我们脑子里边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那些曾经无比坚定的信念,也不一定正确,甚至是可笑的。

38、西北大学的哲学专业隶属于其温伯格文理学院,创建于1851年,是西北大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涵盖面最广的本科学院。

39、我们不能把形而上学按照现实性来研究,形而上学研究对象(本体、神、灵魂、作为整体的宇宙),在日常生活(经验世界)里是找不到东西对应的,也就是说,理性的经验运用和形而上学无关。

40、  论证与教诲肯定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用……那些凭情感生活的人不会听那要说服他们改变的道理,即使肯听,也不会理解。如果他处于那样一种状态,我们怎么可能说服他,让他改变呢?一般地说,情感是不听从理性的,而只服从于强力。(《尼各马可伦理学》,1179b2630)

41、这本《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从哲学家们庸常或天才的生活轨迹入手,为我们呈现了绝大多数人惰于思考却不得不一直面对的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如何才能获得最大的幸福?

42、同时可以讨论读书、考研升学的问题,多特姚还会不定期对群成员进行独家讲座,欢迎各位入群,一起爱智慧。

43、孔子在《论语》里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话用在学习哲学上,再合适不过了。学习哲学,然后在生活中实践,时时用哲学来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和思维观念,让自己活得越来越清醒明白,这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

44、我们每个人活在世上,对世界、对人生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可是这些认识和看法通常都是凌乱的、肤浅的、不成体系的。因此,很多人活在世上,就像无根的浮萍一样,随波逐流。

45、都说文史不分家,其实小范认为,应该是文史哲不分家。我国著名的学者、作家周国平先生就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他的文章情感细腻动人,说理更是深入人心。所以从事文教或者新闻出版方面的工作也是哲学专业毕业生们不错的选择。

46、可是,这种话在我们读来像心灵鸡汤,为什么?我们是俗人啊,对世界的本质并没有清楚地认知,始终浮在表面的现象世界里边打转,还自我感觉良好,道听途说了点儿东西,就以为自己掌握了什么真理,遇到障碍考验就被打回原形了。这不就是大多数人的状态吗?

47、学习哲学必先了解历史、地理、文学、管理、自然科学等知识,只有以上述学科作为基础,才能在学哲学的过程中有深刻的体会。

48、今天,曦曦给大家带来的是第一个专业——哲学,一起来看:

49、当然,我们不是要照搬哲学家们的结论,而是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思考,不断调整,不断优化,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人生。

50、  幸福,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不仅仅是令人称颂的,更是让人钦羡效仿的,一心想要拥有的生活。汪公的生活正是我一直力图模仿的,如特殊物模仿柏拉图的“相”一样。我一直希望和要求自己修炼出汪公般的智慧、祥和、宽厚与大气,能像汪公那样对希腊哲学孜孜不倦,对同行学友虚怀若谷,对晚辈学生悉心提携,对世事境遇宠辱不惊,对名利淡泊超然,等等。颜回在谈到孔夫子时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我当然不敢以颜回自比,但他所说的正是我想对汪公说的话。

51、了解文学,才能将所学的哲学思想和相关领悟用文字表达出来,同时,学哲学的人的文学素养也会随着研究的深入而精进;

52、哲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哲学相关或者思想政治相关的教育是最适合不过,可以选择到初高中任教,学历更高的更可以到高等院校留校任教。

53、获得个人生活的哲学感悟,换一个角度看待世界和自己

54、同时继续为自己的寒假哲学史班打广告,本周中开课,欲报名从速!

55、总而言之,学习哲学需要广泛的阅读,特别是对经典著作的研读、思考、批判。

56、可持续发展表面看是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但其实质仍然是关于人的问题。基于严峻的生态形势,有学者或环保主义者提出了“大地伦理”、“生态伦理”、“自然的内在价值”等概念,以此反对以人为中心而对自然的肆意妄为,但对“人类中心主义”似有矫枉过正之嫌。《人学》对此问题以哲学的视角条分缕析,见解深刻。该书认为如果把“人类中心主义”理解为人是万物的主宰,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自然,这种观点和实践无疑是需要摒弃的。如果把它理解为人的一切行为从有利于自己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并从这一立场去认识和改造自然,这种“人类中心主义”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然的。因为人当然应以自身为中心,从自己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去理解和对他物,否定这一点,人的活动就失去了主体性和目的性。自然界本身无目的性可言,任何关于自然物目的性的说法,都只能是以己推物的想象。保护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是单纯地为了自然,也不是把人与自然并列,而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就理论而言,人的价值与自然的价值是自为价值与自然的为他价值的关系,两者不是对称关系,而是人的价值高于自然价值。这是世界的进化实然。正如康德所言,尽管大自然有各种目的,但人是世间万物最后的目的,因为只有人才有理性,才会有目的论和价值论。生态主义者夸大自然价值的独立性,将自然主体化只具有拟人性,不具有理论的周全性,在实践中对于可持续发展也会产生误导。《人学》还进一步指出,合理的“人类中心主义”强调的不是人类对于自然的优越性,而是要超越个人和局部的当前的利益,以人类整体的需要和利益为旨归,确立人类本位中心。反观以往人类行为,问题并非以全人类利益为中心,而在于以个体或群体、集团的利益为中心。

57、纽约大学的哲学系致力于将当代国际哲学的研究与哲学历史结合起来。主要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和其说服力,学会理性论证。旨在学生能够达到“吾日三省吾身“的境界。

58、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等。

59、了解历史、地理,才会了解人类社会的过去,并以此认识现在,推断未来,形成关于社会的时间、空间发展概念,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全面的整体的动态的真正哲学体系;

60、  被情感欲望引导的人对哲学道理没有反应,也不会买账。他们只听得懂强力或恐惧。他们的坏习惯使他们没有羞耻感。哲学对改进这种人无所作为。对于他们来说,不管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理论有多么深刻,他们也不会被引向做高尚的事或不去做可耻的事。

61、                                       

62、我们很少是完全的功利主义或理想主义。在缺乏思考的情况下,我们只是用世故掩盖自己的懦弱,并假成熟之名而行。思辨能力是一种通用的技能,可以让人生变得更清晰、更准确。

63、第二讲“我是谁”、第六讲“心灵”、第七讲“自我、生存与居所”,则是思考最本质的问题:何为人?何为生?何为你?没有思想、没有理性、没有自由,就没有真正的个体;但真正的个体并不是我们的归宿,我们的归宿是thethey,是家(居所)。

64、用大白话说就是,有些人可能只注意到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把纯粹数学、纯粹自然科学进行经验运用、解决具体问题。(一旦追问纯粹数学和纯粹自然科学的基础,这就是形而上学问题了)

65、有人说,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我想说,哲学是我的精神食粮。如果没有哲学,我能不能活到现在都是个问题。

66、从传统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哲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这种理论的革命以强调改变世界的实践观为标志,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以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为最高理想。这种理论的革命成果需要在社会主义现实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众所周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遭受了历史性的重大挫折。

67、“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68、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想:为什么老子可以淡泊独处,像个婴儿一样淳朴快乐地活着,而我就不行呢?说到底,还是我的哲学水平和修养层次不到家啊!

69、政府可以容纳各种各样的人才,文科理科工科等等,当然哲学也不例外。学哲学的人,思考问题和撰写文章的能力相当优秀,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具有极大优势。

70、那另外一些人会继续追问一些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对应的问题,比如形而上学研究对象(本体、神、灵魂、作为整体的宇宙),比如古希腊人追问本原,追问世界的终极因。经验运用往往是琐碎的,但是形而上学往往是高度抽象的。

71、我之所以坚持学习哲学,一方面是因为感兴趣,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从小就活得不快乐。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若有若无的造句(36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