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北伐(73句精选句子)
刘裕北伐
1、经过一番惨烈的厮杀,刘裕终于收复了河南全境。大军进抵潼关,与诸部汇合。又一阵猛攻猛打,才终于攻破潼关,收复长安,后秦灭亡。
2、刘毅时镇姑孰,固止高祖,以为:“苻坚侵境,谢太傅犹不自行。宰相远出,倾动根本。”——《宋书》·卷列传第庾悦等
3、可以说,刘裕的北伐并非简单的树立权威,更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军事行动。
4、由于刘裕不按规矩出牌,强争执政官的位置。所以豪门士族纷纷支持刘毅,刘毅获得了与刘裕打擂台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刘裕可使用的筹码略多于刘毅,但双方的竞争应该是比较公平的,不存在一方压制另一方的情况。
5、这种小心翼翼,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领袖才能”。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能力,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总能在关键时刻,让领袖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
6、士族不敢嘚瑟了,皇族也一如既往地像个憨憨。刘裕先后灭掉了司马德宗和司马德文两位皇帝,东晋皇族连个屁都不敢放一个。
7、王镇恶出色的指挥才能善于洞察先机,抓住对方的弱点并且一击致命;(刘裕北伐)。
8、其次,慕容儁的儿子慕容泓和慕容冲,则在山西建立了西燕。
9、倒也不是没人,比如说太原王氏出身的王愉,便不满刘裕擅权,打算撺掇一帮士族收拾刘裕。结果刘裕先发制人,把王愉全家给都给灭了,只剩下个小孙子王慧龙跑到了北魏。
10、走之前,刘裕安排他的十二岁儿子刘义真留守长安,让王镇恶、王修、沈田子等文武能臣辅助。这个决定直接葬送了刘裕未来北伐统一东晋希望。刘裕一走,胡夏国国君郝连勃勃趁着关中刚破,军心民心不稳,幼子坐镇,管控不健全的时机,断开青泥,攻下潼关、进攻长安。并且从东南、西三方向包围了关中。
11、刘穆之因此而更受信任,刘裕配给他的佐吏人员也越来越多,最多时竟然达到两万多人。随着孟昶、诸葛长民、何无忌、刘毅等核心骨干相继战死或被杀,刘穆之逐步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刘裕手下头号重臣和唯一智囊。
12、在没有后勤保障的前提下,继续进军,极有可能功亏一篑!想想当年桓温想要加九锡都不可得,刘裕咬咬牙,决定回程!(刘裕北伐)。
13、千万别高估政治家的节操,他们为了达到政治目的,为了追求既得利益,连父母和子女都是敢算计的。
14、完成对荆州用兵之道后,东晋已经形成了左右都和谐在刘裕周围的统一前线,长江上下游的蜀地又被占领。在如此有利的形势下,北伐再度推上日程。刘裕对关中的战略态势,早已达成了三国时诸葛亮毕生追求而不得的目标,即占有荆州和益州,直抵长安。这时又传出一件让刘裕心想事成的事。
15、为彻底击败魏军,刘裕率军渡过黄河,命勇士千人列阵在黄河北岸,与3万魏军死战。
16、刘裕分兵六路攻击后,而控制黄河北岸的鲜卑北魏,派出了10万大军对于这支强大的东晋军队进行着监视。北魏之所以采取监控而不实施直接攻击,或许出于三方面的考虑。首先,就是对东晋军队的目的并不明确,担心东晋实施“假途灭虢”只计,打着攻击后秦的旗号借机对北魏发起攻击;其次,由于当时的北魏皇帝拓拔嗣与后秦皇帝姚泓有姻亲,所以姚泓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得不向自己的“大舅子”拓拔嗣提供支援;最后,就是北魏或许还怀有几分“驱狼吞虎”的心机,希望东晋与后秦之间拼杀的你死我活,然后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17、东晋的国力颠峰时期是淝水之战前,当时经过苏峻之乱后长期和平,东晋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阶段性巅峰,加上桓温土断整顿和谢安改制,世家大族面对危机被迫和主动的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部分给国家,东晋的国力和政府控制的资源都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的巅峰。
18、义熙北伐是一次声势浩大的战争,史学家们对此次北伐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这次北伐的失利也基本上决定了南方不再可能统一北方。对于此次失败的原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例如司马光在描绘这次北伐时,便认为其失败的原因在于刘裕用人的失误。在其倾尽全力出兵北伐时,不应该让两个死对头留守关中,正是因为内讧才使得北伐的成果荡然无存。
19、统兵在外的刘裕留下心腹刘穆之镇守京城,灭后秦后刘穆之去世。刘裕为了保证后路不被切断迅速回兵。
20、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原因也很简单,当时刘裕虽说可以轻而易举的控制河西地区,但是北魏却仍然是一个最大的拦路虎。虽说论面积北魏并没有东晋那么大,但是蛋蛋从战争资源上来看的话,北魏和东晋可以说是半斤八两,而且东晋也缺少着一样特别重要的资源,那就是战马,所以和北魏硬碰硬的话,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21、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我觉得刘穆之教刘裕练字的故事应该是真的。
22、当然和刘裕正面交锋就算是赫连勃勃他自己也没有信心,然而刘穆之的意外死亡给了赫连勃勃机会,在这之后趁着刘裕手下将士内乱长安群龙无首之际,击败刘裕帐下朱超石、朱龄石、傅弘之等诸多北府名将,唯有檀道济当时跟随刘裕南下而侥幸逃过一劫,也就是这次大战让后来的刘宋时期的大将凋零,直接导致刘义隆无将可用,唯一一个檀道济自己还不信任。
23、其实大家的心里都明白,刘裕的这种做法也是出于权术。但就算如此,刘裕能够如此上心,也足以让收到这封信的人感动不已了。
24、我们再具体到刘裕写信这件事上面来,要论文化知识,刘裕肯定比不上刘毅。因为刘裕就是一个大老粗,文化水平极低,刘毅在这一点上比刘裕强太多了。
25、然而,就在刘裕夺取长安后不久,坐镇后方的首席文官刘穆之英年早逝,刘裕离开关中,停止北伐。关中留守的部将王镇恶、沈田子等人自相攻杀。赫连勃勃的匈奴夏国趁势大举南下,夺占关中。
26、对后秦和北魏的同盟,刘裕心知肚明,他清晰打后秦不会太难,仅仅担忧北魏的干预。因此他一边警示北魏不必多管闲事,一边又作出了战略上的调整。刘裕本次北伐,不因步骑兵队为主力军,反而是别具一格地以网络水军为主力军。北方地区平原区是骑兵队的天底下,步兵团处于劣势,而网络水军为主力军,就促使骑兵队对步兵团的优点无法充分发挥。气吞万里如虎地灭后秦刘裕北伐的前锋军队分前后左右三路:右路军:以冀州知州王仲德为总指挥长,从山东地域西进,开启巨野一带50年以前桓温北伐时用过的航线,沟通交流泗水和黄河,以后,向黄河龙洲湾的北魏聚集点靠近。
27、后世宋太宗赵光义,击败增援辽军,攻克太原坚城,灭亡北汉政权后,不赏赐部下,不休整军队,马不停蹄杀奔幽州城下,最后兵败身辱,仓皇乘驴车逃命,“高粱河车神”贻笑千古。
28、最初的反应当然是觉得可笑:刘裕这个丘难道还想冒充文化人吗?可在笑过之后,只要你对刘裕没有太大的偏见,就一定会被刘裕的做法打动。
29、刘裕的发迹,是从镇压孙恩起义开始的。这是一次东晋末期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农民起义的前半场。孙恩势力最大时,挟众二十多万,对东晋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30、南燕王朝,本为后燕分裂出来的一个小的割据势力,其统治的地区仅为今山东济南以东,枣庄以北至渤海之滨,在东晋十六国后期为一区区小国。它既无开明的政治措施,又不发展社会经济,只有封闭式的割据统治与压榨。北中国的百姓早已对这种割据分裂,兵连祸结的混乱局面,恨之欲绝。特别是原来从北方随东晋东迁的吏民,更怀有热切统一北方、回归故里的愿望。故而,刘裕兴师北伐,适应了当时人民的要求,使晋师所到之处,呈现出一片“华夷大悦”的局面。这便成为东晋制胜政治上独有的优势。
31、沈田子在战场上是能够以一当十的猛将,凭借一股豪气总能打对方措手不及;
32、谁能在接下来的行动中争取到更多的支持者,谁就有机会获得最终的胜利。
33、司马光描述刘裕北伐完成后急匆匆东归,陕西关中复失时,发大财感慨:“惜乎,近百年之寇,万里之土,得之艰辛,失之造次,使丰、鄗之都复输寇手。荀子曰:‘企业兼并易能也,坚凝之难。’信哉‘。并不像司马光仅仅发大财感慨,王夫之一言戳破了长安失去机会的主要原因:“刘裕灭姚秦,欲留长安经略西北,不果而归,而中原遂总算沦没。
34、做为东晋的执政官,如果刘裕想驯服豪门士族,就必须得小心翼翼,时刻避免他们实现默契与合作,并且集体将矛头指向自己。如果真出现了这种局面,刘裕肯定要暂避锋芒,否则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35、但是刘道规死了之后,要守关中,刘裕真没有血脉相连绝对信得过,又能力超强,资历威望镇得住场子的的人了。
36、如果熟悉魏晋南北朝的人很多人肯定听到过赫连勃勃的大名,也就是这个人一手摧毁了刘裕的北伐大业,使得长安城得而复失,而刘裕精锐的北府军也在这场大战之中几乎尽数报销。
37、刘裕的决策,是一边接受宋王封爵,以兼顾南北的淮南淮北十郡为私人封国。他先坐镇淮北彭城,后来移镇淮南寿春,兼顾南北。另一边,刘裕留下12岁的次子刘义真坐镇长安为名义主帅,关中出身的王修、王镇恶这一文一武主持军政,沈田子、傅弘之等部将为参佐。
38、完成了分兵派将之后,刘裕的大军开始行动了。
39、所以在刘裕之前的数次北伐中,门阀士族的地方势力朝廷根本指挥不动,甚至一旦朝廷大军在外,地方势力还要蠢蠢而动。但是经过孙恩的农民军起义士族在地方上的实力大减,后来又有剿灭桓玄,地方上的门阀势力再次得到清洗。到了刘裕出兵北伐之时门阀士族的势力已经无力对抗中央。
40、其实,在南方各朝代当中,东晋的北伐行动最为频繁!自晋朝宗亲司马睿衣冠南渡,建立了东晋后,东晋君臣就没停止过北伐中原的军事行动。只可惜,东晋的历次北伐虽然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成果,但却始终没能彻底完成对中原的收复。而这其中,离成果最接近的,就当属刘裕北伐了。
41、刘裕部下大多是军官出身,没有什么行政经验。刘穆之不仅要负责主薄基本的文书、机要、参赞、度支等事务,在刘裕军府初立的情况下,还要承担政治机构的组建工作,为刘裕夺取政权提供人事、组织基础。刘穆之出色的识人用人能力在这一段时间发挥了极大功效,凡是他举荐的人,刘裕不任用,他就一直坚持推荐,他很有底气的向人宣称:“虽然我不能像古代贤人那样每推荐一个都是贤士,但我也绝不推荐没有才能的人。”在他的努力之下,刘裕的军府迅速充实了一大批优秀的庶人寒士,各项行政职能部门初具规模,这使得刘裕完成了从军阀到权臣的基本过渡。刘裕对刘穆之的信赖也越发加深,遇到大事,特别是政治方面的,都向刘穆之咨询。
42、至于刘裕此后移兵南下后,关中地区被赫连勃勃夺占,则是因为此时的刘裕,已经没有信得过的重臣名将,能压得住场子的,足以镇守关中。如果他最有能力的弟弟刘道规不死,也许能镇住关中。
43、当时刘裕远征在外,留在建康监视政敌的心腹刘穆之去世。刘裕为了归国后路不被切断,匆忙结束北伐班师回国这是其一。其二咱们前两条说过,无论什么情况北伐都需要时间。而已经快六十的刘裕最缺乏的就是时间,因为不可能所有的帝王都能活成司马懿、赵佗那样长寿。人一旦进入暮年就会相对保守,也许这也是刘裕没有选择继续北伐的原因之一。
44、如果我们从刘裕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会发现刘裕做事也必须得小心翼翼的。
45、桓玄作乱的时候,谯纵便带兵封住了蜀地的出入口,在这里自立为王,建立了谯蜀政权。那时候东晋内乱不断,所以谁也没工夫管蜀地的闲事儿。
46、自汉代来,洛阳便是中原帝国的擒雄都城,洛阳的地理对正朔认可极其重要,前燕乃至还出现了以自然地理奉正朔的观点,因而得洛阳者得擒雄。
47、赫连勃勃是匈奴人,虽然他为人残暴嗜杀,但他颇具军事才能,而且他打造军械的标准极为严格;因此当时天下赫连勃勃所统帅的军队器械是最精良的,而且以骑兵为主,而且北方的山地条件也不利于刘裕日后的作战。
48、刘义真是刘裕的次子,根据史书的记载,他“美仪貌,神情秀彻”。但是刘裕生子比较晚,虽然刘义真排行第但他出生于407年,当时只有11岁,还是一个孩子,根本无法处理具体的军政事务。刘裕安排刘义真担任雍州刺史,只是让他做名义上的主将,实际上的工作则由几位心腹将领负责,但这个决定也是一个错误!
49、不仅如此,面对江左内部刘毅、司马休之等人的叛乱,刘裕也是迅速压制,实现了江左内部的稳定。
50、偏偏在这个档口,刘穆之去世了!刘裕长叹一声:难道这是老天不希望我完成统一吗?
51、在这种情况下,刘裕的北伐成功,说到底是刘裕个人军政才能的成功,并不是东晋国力军力鼎盛的体现。
52、在想出了解决核心问题的办法之后,刘裕开始了六路分兵。
53、可见,当时刘裕所能体现出来的“意义”足够流传后世。02宋武帝刘裕杰出的军事才能要提刘裕有多强,不能忽视的是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刘裕最初是东晋北府军中的小将,在北府将孙无终帐下任职,不过凭借他优秀的军事才能,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北府将领。等到刘牢之掌控北府,在平定孙恩叛乱的过程中,刘裕表现出英勇杰出的军事能力,因而逐渐受到了重用。
54、北燕是慕容垂的养孙慕容云所建,可他是高句丽人,又称
55、如果不对刘裕加以限制,放任他北伐南燕。以刘裕的军事才能和东晋的强大,灭掉南燕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这样一来,刘裕的力量必然会成倍增长。届时,东晋的豪门士族又拿什么来制约刘裕呢?
56、当时的刘裕,不但凭借着北府兵扫荡了南方一切反对势力,而且北伐灭燕、秦,收复洛阳、长安,建立了不世之功。他要称帝,已经是势所应当的事了。
57、第总体方针如下:主力大军从淮水、泗水、黄河,一路西进,以此夺取洛阳。部分人马从武关出击,攻打潼关,直奔长安。再派遣部分人马拦截北魏援军。
58、因为豪门士族喜欢有文化的人,刘裕希望向豪门士族积极靠拢。虽然他的做法比较可笑,但他的态度是很诚恳的,简而言之一句话——孺子可教也。
59、那么,为何很多人会觉得,刘裕北伐是失败的呢?
60、当刘裕一度动了经略关中,西征秦凉(关陇),再图赵、魏(河北河东)的念头后,他麾下诸将征战日久,皆纷纷反对,提出东归之意。坐镇都城建康、主持后方大计的谋主刘穆之,偏巧在此时英年早逝。
61、这位从大头兵一步步成长为帝皇的传奇英雄,曾创下手奋长刀,一人追赶敌军数千人的传奇,一生戎马生涯战无不胜,更培养了刘道规,王镇恶,朱龄石,朱超石,檀道济等众多优秀将才。
62、桓玄清除北府兵中的高级将领后,刘裕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他一方面取得桓玄的信任,另一方积极争取北府兵其他将领的支持,密谋推翻桓玄。404年,刘裕起兵,很快就攻入建康,消灭了桓玄势力。刘裕成功后,又重新迎回白痴的东晋皇帝司马德宗,自己则掌握实权。
63、这说明刘裕出身的京口集团,经过桓玄清洗和卢循之乱以及惨烈内斗,已经后继无人了的事情。而总攻关中,巴蜀汉中出兵数量微弱到搞笑,荆州这一路沈田子兵少将寡,这也说明荆州和巴蜀的残破和军队的衰弱。
64、我想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你是豪门士族的某位代表人物,有一天突然收到了刘裕的一封信,每张纸就六七个字,明明一张纸就能写完的信,刘裕偏偏写了三五十张纸,你会是什么感觉呢?
65、桓玄为什么不杀刘裕?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孙恩的妹夫卢循再次率起义军来犯,逼近建康,需要刘裕前去镇压。另一方面,桓玄如果想北伐,还得依靠刘裕。不过他没想到的是,刘裕没等他北伐就先起兵来讨伐他了。
66、第四路,由建武将军沈林子、彭城内史刘遵考率领。这一路的主要任务是作为王、檀前锋军的后援。这一路将从汴水,攻仓垣,出石门(荥阳县北)入黄河,然后在洛阳与前锋会师之后继续向关中进军。
67、因此,在东晋和北魏以黄河为界对峙的情况下,刘裕绝不可能把军队主力旷日持久地驻扎于孤悬西北的关中地区。
68、第刘裕本人则带领主力大军,从彭城出发,经过泗水、黄河,直奔洛阳而来。
69、如果豪门士族可以完全掌控孟昶的命运,那孟昶也只能乖乖认命。可由于豪门士族缺乏完全掌控孟昶的实力,孟昶自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寻找机会。在这种背景下,孟昶决定支持刘裕,以期获得晋升的机会。
70、可在寒人逐渐走上政治舞台的时代背景下,缺乏约束力和组织力的豪门士族自然会出现分化,这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71、至于南燕,则是慕容皝的小儿子慕容德所建,他就是正儿八经的慕容氏子孙了。
72、上一次伐蜀,主力大军是从内水出征。因此刘裕认为,谯纵肯定会认为自己出其不意,还是从内水出征,所以肯定在涪城布下重兵把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