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对鲁迅的评价(49句精选句子)
叶圣陶对鲁迅的评价
1、“鲁迅是真正的中国作家,正因为如此,他才给全世界文学贡献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他的语言是民间形式的。他的讽刺和幽默虽然具有人类共同的性格,但也带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点。”他又评价鲁迅为“中国的高尔基。”
2、郭沫若(诗人、学者):“鲁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划时代的文艺作家,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学家,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家,是渴望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者。”
3、我家对分数没有要求,成绩也不会和物质挂钩,只要学习态度好,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就可以。(叶圣陶对鲁迅的评价)。
4、粗心不是借口,粗心就是能力欠缺,学得不够扎实。
5、鲁迅的作品,我已说过,比较精彩的是他的杂感。但是其中有多少篇能成为具有永久价值的讽刺文学,也还是有问题的。
6、另外,先生的反抗绝望与虚无的理路与精神,对我的影响也很大。这大概也是为何自己倾心尼采、纪伯伦等人的缘故吧。先生馈我良多,限于篇幅,就不再罗嗦了。
7、鲁迅先生是一个文学家,也是一个以笔为枪的战士,更是一个文化斗士。但是,鲁迅先生的作用,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作用,在那个时期,鲁迅先生是伟大的,甚至是无可比拟的。正是有了像鲁迅先生这样的文化思想界的战士,中国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才得以实现,中国才得以彻底砸烂封建制度的枷锁和封建文化的束缚。
8、父母尊重我的选择,让我学会思考,遇事不逃避,有自己的主见。
9、本周定下这10件大事,件件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0、蔡元培:鲁迅先生的创作,除《坟》、《呐喊》、《野草》数种外,均成于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三六年中,其文除小说、书信一种外,均为杂文与短评,以十二年光阴成此许多作品,他的感想之丰富,观察之深刻,意境之隽永,字句之正确,他人所苦思力索而不易得当的,他就很自然的写出来,这是何等天才!何等学力!
11、外国的今学与中国的古学,方法既相差很远,思想基础也不相同,难以汇合。陈望道则提倡把屁股坐在中国的今天,从同一个实际出发,用新的原则和方法将两派合流成“古今中外派”。
12、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班主任还说,很多同学建议,由她来担任班长。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13、1920年起在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中华艺术大学、安徽大学、广西大学等校任教授,其中在复旦大学任教近五十年,1952年10月起任复旦大学校长至去世。
14、因遭排挤毁谤,屈原先后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却不改忠君忧民之心。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在当时的形势下,屈原既无力驱除黑暗,又不愿同流合污、苟且偷生。五月初悲愤交加,屈原怀石自沉于清冷的汨罗江,以身殉国。楚国人沿江苦寻屈原踪影,害怕江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用竹壳、竹叶包好糯米投江喂鱼,由此风习相传……
15、“古今中外法”有助于克服学术研究上的片面性和门户之见。正如陈望道所言,五四以后,在文化学术界常有中外派和古今派的对立。
16、陈望道研究社会科学而又要以中国语文为中心,是因为他感到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也就是正确地掌握形成思想和表达思想的工具,对于启发民智和思想解放是极端重要的。
17、陈望道说此书是给青年人“以为阅读及实习论辩文体之助”而写的。
18、为中华民族保留教育科研火种、精神血脉,在日寇飞机频繁轰炸下,竺可桢带领师生途经浙、赣、湘、粤、桂、黔六省,行程2600公里。每到一处,师生们还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当地解决困难。
19、所以,他认为探讨汉语的本质特点,需要建立我们自己的学术体系和术语系统,就是要“中国化”,而这样我国的语言学才能“较快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叶圣陶: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21、他把研究和解决这些语文问题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他说:“我们认定语文建设是文化建设当中的一个部门,而且是一个基本部门。
22、陈望道所倡行的这种学术取向,或许可以概括为“古今中外法,学术中国化”。
23、1935年,陈望道创刊和主编《太白》杂志作为实践大众语的园地。于此首倡将“手头字”(简化汉字)在杂志上正式刊行;又开辟“科学小品”专栏,由此第一个确立了“科学小品”这种新文体。
24、刘大白称之为“中国有系统的作文法书底第一部”。
25、陈望道一生始终站在进步思潮的前头,也一直立足于学术研究的前沿。
26、开始,我说我考第一名是偶然的,现在我想告诉大家,虽然考第一名是偶然,但是我取得现在的成绩是必然的。当爸爸妈妈用心地呵护好了我们时,这种偶然,就是必然;当我们具备了努力、坚强、细心、有爱心等品质时,取得良好的成绩,并让自己过一种幸福愉快的生活,就成了必然。
27、也正是秉承这种精神,臧克家在将近五年的时间里,深入抗日最前线,留下了大量的抗敌诗篇。1938年3月底,台儿庄战事异常激烈,臧克家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三赴台儿庄大战实地采访,写成饱含情感的长篇通讯报告集《津浦北线血战记》,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士气。
28、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他结识了日本社会主义学者河上肇、山川均等人,通过阅读他们译介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在思想上“逐渐认识到救国不单是办实业,还必须进行社会革命”,这样的新认知使他逐步建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同时,也使他把自己的学业志向确立于研究社会科学。
29、利好|公安部:绝不允许再为公民登记户口设置障碍!
30、1955年,在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他第一个提出如何对“普通话”作科学的表述。会议文件最初规定普通话“以北京话为标准”。
31、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他所创作散文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32、时过境迁,斯人已逝。鲁迅先生的“战斗精神”在当今社会似乎不是那么适用了,但是,鲁迅先生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评价不应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发生改变。
33、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它的传播是没有时空界限的,在所有的时代,过去、现在、将来,它都会能得到传扬;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所有的地域都会受到欢迎;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它都能给人以真善美的教益和积极的引导。
34、同时,我以为像鲁迅这样爱冲动爱走极端的人,应多加谨慎,防止由于自身性格弱点,而做出对他人不公正不友好的事情来。鲁迅先生性格中,似乎具有一定的攻击性,这种攻击性用在作文上,会使得文字变得深刻活泼,但若在人际交往中起作用,效果可能是不大理想的。这或许是鲁迅先生,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一大原因吧。
35、《共产d宣言》中文陈译本于1920年至1938年能在华夏大地广为传播,当是得力于其译出语言的中国化、大众化。这堪称当年白话文运动的一项光辉业绩。
36、郑振铎:鲁迅先生的死,不仅是中国失去了一个青年的最勇敢的领导者,也是我们失去了一个最真挚最热忱的朋友。
37、在中国学术界,《发凡》最早引进和运用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在修辞学研究中确立“以语言为本位”的观念,从而指明了修辞研究的语言学性质。
38、我的经验就是:像考试一样认真做作业,像做作业一样地轻松考试。初中了,妈妈重新告诉我:考试,只要考出你的真实水平,就可以。比如,某次考试,你的真实水平是90分,你考了90分,就很好。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你只考了70分,那爸爸妈妈就会为你遗憾,因为你的努力付出没有得到对等的回报。
39、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40、野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两个小男孩,一个奥数尖子,一个英语高手,同时夹住盘子里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丰盛的美食源源不断地摆上来,他们看都不看。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
41、输在起跑线上是不是就一定会输?不成功就没有幸福感?为什么不能甘心在路边为别人鼓掌?或许,我们对幸福的定义和感知力出现了问题。幸福的定义未必是身居高位,坐拥亿万,感官上的舒适满足,它更包含有精神上的独立和张扬,人的自由。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和幸福未必有什么逻辑关系,一定要勾连起来的话,应该是:人因为自身的幸福才可能被称为真正的成功者。为人父母者并非只能被动接受现实,试着给自己一些勇气,也给孩子一些应该有的幸福。文/新华日报
42、1919年,陈望道在浙江第一师范任国文教员,采用新的教材和新的方法教白话文、教注音字母、教新式标点。
43、比如支持“废除汉字”的主张,肯定是一个极端的态度,有那么一点“倒洗澡水把孩子一起倒掉”的意思,但是从“大义”上看,核心还是“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
44、金良守(韩国文学评论家):“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45、北京检方公布雷洋案最新进展:将安排补充鉴定
46、学术中国化,是“古今中外法”可以和能够达到的一种学术“化”境,即其学术形态是“我们自己的样子”,也就是说其理论框架和话语系统是我们自主建构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47、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48、在大讲阶级斗争的年代,不少人主张修辞学有阶级性,陈望道则从修辞学的事实出发,明确提出“不要从修辞学中去强调阶级性”,表示自己在学科里不讲阶级性。这表现了他不唯上、不媚俗的实事求是态度和学术勇气。